有人的地方,就有NLP

最近五月底六月初的NLP課程三連炸
(馬來西亞的全球NLP大會、Frank Pucelik的NLP Modeling、Judith Delozier的身體工作坊)
 
讓我對『NLP』這三個英文字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昨天有在地圖line群分享給大家
我想說在這,也分享給大家並小小補充吧!
 
話說,NLP這40近50年來,愈來愈被人看見,因為它快又有效,而且又能運用在各種領域當中,所以真的是非常吸引人
 
而我看了很多大師以後,我卻發現NLP這三個字對我來說,越來越模糊了
對,沒錯,不是越來越清楚,而是越來越模糊!
 
基本上,NLP各大流派我應該都有看過一輪
但每個大師對NLP的定義,是不盡相同的:
 
創始人John Grinder有他對NLP的看法,以及喜好的技巧
另外一位創始人Richard Bandler當然也是
(註:本人沒看過,是看他的日本傳人-加藤聖龍)
 
再來,算是對NLP有著最多貢獻的Robert Dilts對NLP又有諸多新解
最後,第三創始人Frank Pucelik的看法又是自己的一套
 
如果把這幾個人都放在同一間會議室討論什麼是NLP
我看不大吵一架才怪!
 
而話說回來,NLP會這麼的吸引人,也是因為NLP整理出了許多的「技術模組」
 
這些技術模組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學習
甚至我們能因此站在制高點上看待許多事物
這是很多其他的心理相關流派都無法辦到的事
 
但好玩的是,這些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各種NLP技術模組
幾位創始人們甚至不認同互相的技巧哩!
 
所以,如果你問我:「在NLP中,什麼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技巧?」
 
我個人以前以實用取向,一定會投給心錨或是次感元
但現在,我想投給「後設模式」(Meta Model)!
 
因為,就整個NLP的發展歷史來說
沒有它,就沒有後面的NLP這三個字!
 
NLP最一開始就是被叫做META,不是ANCH,當然也不是SUBM!
基於這點,它是極度有代表性的!
 
但問題來了,有代表性不一定是最好用或是最實用或是最速效
即使後設模式是一個非常大的創舉
以前可沒有人去這樣分析並歸類心理治療師所用的語言結構呢!
但,也不可否認後設模式是需要其他強大模組的支持才能收得很大的效果
 
所以,看了這一輪後
我自己認為的NLP,它不是什麼「技巧的總合」
也不是單純的「強大的影響力技巧」
 
我認為的NLP
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不論是在看待事物、處理問題、療癒他人、自我覺察、與人溝通甚至學習卓越
全部都有非常大的助益!
 
你知道,每一個NLP大師,都有自己所謂的NLP
但不用擔心,各位你們,也都會有你們專屬的NLP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你,去或是到達那個你想到達的目的地
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最後,NLP界有句話:
「有人的地方,就有NLP!」
 
我引述這句話並再補上一句:
「有人的地方,就有你自己的NLP!」
 
以上,一點小心得,和各位NLPer分享囉!

有人就有NLP.jp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