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影片是一間叫做「Z會」的補習班的廣告動畫
Z會是怎樣的補習班呢?
「它是日本的一間函授補習班,提供沒有補習班的偏遠地區或是無法上補習班的學子補教課程。」
而他們為了宣傳自己的補習班
於是推出了這個名為「Cross Road」的極短篇動畫
首先,你知道為何要使用「動畫」來當廣告嗎?
如果你的目標客群是高中生的話…
想想看,最吃動畫這一套是怎樣的年齡層?
是吧!
再來,故事角色設定:
男女主角都是想要考進大學的高中生
女主角是在一個連補習班都沒有離島
而男主角是住在東京都內,半工半讀的學生
故事的角色設定
是完完全全呼應了這個補習班的目標客群
所以一開始就做了兩個很不錯的同步
接著動畫開頭使用了米爾頓模式:
『我不是想要追求幸福,也不是想得到真確的承諾,比起那些,我真正的願望是…前往那屬於我的遠方!』
一開始這段真是不錯
如果我只丟出這段話,而不給你看這個廣告的話
你會知道這是一個補習班的廣告的開頭台詞嗎?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是補習班廣告的話
你又會有什麼想法呢?
這就是米爾頓模式的威力 — 『自行對號入座』!
接著後面形容了一下兩個學生的生活後
開始做出『連結』!
補習班老師說:「有兩個學生的錯誤和解題方式很像呢!」
這個『連結』是幹嘛的呢?
呵呵,當然是為了結尾而舖梗的啦!
這裡很重要,如果沒有這段的話
結尾會顯得突兀
在「心錨」的技術中,有一種叫做「串聯心錨」的技巧
假設我們想讓對方的情緒狀態由A狀態轉為D狀態
但為了不這麼突兀,所以我們會使用串聯心錨
讓對方由A先轉到B,然後B轉到C,最後再由C轉到D!
這樣的心錨技巧就是「串聯心錨」
而剛剛我說的『連結』,就是指這裡的B及C狀態!
總之,待會看到結尾,就會了解
先繼續看下去吧!
故事總會遇到『關卡』
這裡的關卡就是考試凖備以及最後的考試
在這裡有出現雪的場景,這就是一個『關卡』的表現
最後,櫻花開了,春天來了(註:日本新學期都是在四月櫻花開的時候)
放榜了…男女主角在查看榜單的時候
不期而遇兩位,因女主角不小心踩到男主角而互相認識
真是命運的偶然相遇呀!
而動畫在此停格並結束了
畫面打出一句:
「再也不是孤單一人了」
哇X!你如果是高中生,看到這裡,你覺得你的「腦補」會是什麼?
是不是感覺考上大學就會找到另一半啦?
其實,這個廣告的結構是這樣的:
讓你感受到戀愛的感覺!但要怎麼樣能達到呢?
就是…考上大學,即可以得到戀愛!那要怎樣考上大學?
就是…去了Z會,就可以考上大學!
《Z會》→《大學》→《戀愛》
但是大學到戀愛之間,總覺得好像還是缺了什麼,不太夠的樣子對吧?
對呀!就是缺少了《偶然的相遇》!
所以…
《Z會》→《大學》→《偶然的相遇》→《戀愛》
嗯…還是不太夠是嗎?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有偶然的相遇呀!
呵呵…這個廣告在處理《偶然的相遇》可是非常的細膩
因為剛剛說的『連結』就在此起了作用!
這個『連結』就是,男女主角是《命運的兩人》!
也就是剛剛補習班老師提到:「有兩個學生的錯誤和解題方式很像呢!」
故,一切的腦補都完成了:
前提:《命運的兩人》
《Z會》→《大學》→《偶然的相遇》→《戀愛》
呀呼!這樣就是最完美的連結啦!
所以…你現在很寂寞嗎?
再也不想要孤單一人了是嗎?
想要戀愛的感覺,對吧?
那麼…你應該知道…你該做什麼了吧!:P